,usdt接口开发(www.trc20.vip)是使用TRC-20协议的Usdt第三方支付平台,Usdt收款平台、Usdt自动充提平台。免费提供入金通道、Usdt钱包支付接口、Usdt自动充值接口、Usdt寄售回收。菜宝Usdt钱包一键生成Usdt钱包、一键调用API接口、一键出售Usdt。
POE方面,随着光伏电池装机量增加,2023年POE供需将继续紧张,POE成为龙头企业纷纷布局的领域。但是,目前来看,POE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茂金属催化剂、a-烯烃、溶液聚合工艺等方面技术仍主要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,国内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。
POE材料的特性
POE 具有良好的弹性、透明性、低温韧性、抗紫外线性能等,在汽车零部件、电线电缆、发泡材料、聚合物改性等领域应用广泛。其中汽车领域应用最广,如我国 POE 下游应用中,汽车行业占比 60%以上。
POE 可作为增韧剂对 PE/HDPE/PP/PA 增韧改性。由于 POE 为非极性饱和聚烯烃共聚物,与聚乙烯及聚丙烯(PP)等通用塑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,且本身为颗粒状,因此 POE常用于对非极性的聚烯烃进行改性,绝大多数应用于 PP 增韧体系。
光伏将成为 POE 下游应用中最大需求增量。2020 年全球 POE 消费量超过 120 万吨,其中光伏 POE 消耗约 17 万吨,因此其他应用领域消费量超过 100 万吨。随着 N 型组件量产,我们计算中性情景下 2023~2025 年全球光伏 POE 需求将达到 32/66/118 万吨,光伏将成为 POE 最大需求增量。若其他行业的 POE 需求维持在 110~120 万吨,则 2023 年中性情景下全球 POE 需求 142~152 万吨,2024 年或达到 176~186 万吨,2025 年 228~238 万吨。
POE生产技术壁垒高,目前产能主要集中于少数海外企业
POE是乙烯和α-烯烃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,性能优异。聚烯烃弹性体(POE)是由乙烯或丙烯与α-烯烃(1-丁烯、1-己烯、1-辛烯)在茂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,通过溶液聚合工艺形成的无规共聚物,通常所说的POE是指α-烯烃质量分数大于20%的聚烯烃弹性体。POE分子链中由于存在乙烯与α-烯烃共聚形成的无定形区,使其在常温条件下呈现出橡胶的高弹性特点,加之POE分子量分布较窄、支链较短,因此POE具备高弹性体、高强度、高伸长率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低温性能。同时由于POE分子链饱和度高,其耐热老化、抗紫外线、耐老化等性能优异。POE下游主要应用于聚丙烯、聚乙烯共混改性(汽车配件、家电外壳、防水卷材、管材)、对聚酰胺、聚酯类聚合物增韧改性(建筑、机械、电子、汽车等领域)、发泡改性(鞋底材料)及光伏胶膜等领域。
随着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迭代,POE产品仍处于创新发展周期。1993年陶氏化学采用限制几何构型(CGC)催化剂和Insite™溶液聚合工艺,率先实现了乙烯和辛烯(C8)共聚POE(ENGAGE™)的商业化生产,基于调控共聚单体及工具单体含量,陶氏化学开发了多个ENGAGE™产品牌号。随着催化剂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迭代,陶氏化学每隔几年便有新的POE产品开发出来,包括2000年推出Affinity牌号,2005年推出乙丙共聚物VERSIFY,2008年推出嵌段共聚物INFUSE™等,目前POE产品仍处于创新发展周期。
POE技术壁垒高,目前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海外企业。
由于海外企业对茂金属催化剂的专利保护和高碳α烯烃尚未自给,POE 尚未国产化。POE在茂金属催化剂、α-烯烃(双键位于分子链端部的直链单烯烃)、溶液聚合工艺等方面均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。在海外企业的茂金属催化剂专利保护,以及高碳α烯烃的生产工艺封锁下,目前 POE 的生产技术集中于海外企业陶氏、三井、LG、埃克森美孚、SK/萨比克,生产光伏用POE的仅陶氏化学、三井化学和LG化学等几家企业。
所有种类 POE 的年生产能力可达到约 200 万吨。其中陶氏产能最大达到 100 万吨左右,占比约 50%。
POE胶膜国产化提速正当时
POE胶膜是一种光伏封装胶膜。相较于EVA胶膜,POE胶膜具备更优异的耐老化性、低水汽透过率以及抗PID性能。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,POE胶膜主要应用于双玻、N型等高效光伏组件,可有效地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。
近年来,随着光伏组件降本增效的推进,双面组件可有效地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,我国双面组件的市占率从2019年的14%提升至2021年的37.4%。叠加电池片技术升级迭代对光伏封装胶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进而带动光伏胶膜需求结构转变,2018-2020年我国POE胶膜和共挤型POE胶膜合计市占率从9.3%上升至25.5%,提升了16.2%。未来随着双面组件市占率进一步提升,POE胶膜市占率也有望进一步上行。
与此同时,“双碳”背景下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,从2019年的26.52GW增长至2021年的54.93GW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.92%;2022年1-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突破历史新高,达65.71GW,同比增长88.66%。
终端需求高增带动光伏胶膜需求上行,2017-2021年我国光伏胶膜需求量从7.5亿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18.20亿平方米,其中2021年我国POE胶膜和共挤型EPE胶膜需求量为4.20亿平方米。未来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的持续提升有望带动光伏胶膜需求持续上行,叠加POE胶膜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,POE胶膜行业前景可期。
在POE胶膜中,POE粒子在光伏胶膜的生产总成本中占比超过80%,是生产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料。POE粒子的生产面临高碳α-烯烃技术、茂金属催化剂以及溶液聚合技术三大壁垒。目前POE粒子供给由海外龙头主导,我国POE粒子虽依赖于进口,但目前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POE产能。
截至2022年12月,国内POE总规划产能约200万吨/年。其中万华化学40万吨/年POE装置预计2024年10月开始陆续投产、盛虹斯尔邦石化800吨/年POE中试装置已投产、茂名石化1000吨/年POE中试装置开车成功,其他各企业POE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,POE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。
综上,随着未来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双面和N型光伏组件渗透率的提升,POE胶膜需求有望持续增长,POE粒子需求也将同步上行。考虑到国内企业积极布局POE产能,POE粒子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,先行布局的相关生产企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。
上市公司投资机会方面,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龙头企业。公司深耕光伏胶膜行业二十余年,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供应商。根据公司公告,公司光伏胶膜在全球市占率连续多年超50%。
另外,海优新材聚焦光伏胶膜,产能持续提升。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业务结构,相继推出高透EVA胶膜、高截止EVA胶膜、产抗PID型EVA胶膜、多层共挤POE胶膜等高科技高分子薄膜产品。
来源:塑连网,九方金融研究所,中国化工信息周刊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
usdt支付接口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本平台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usdt接口开发(www.trc20.vip):POE材料被光伏带火,但产能被少数外企垄断:国产化进程如何?